男女主角分别是陶玉书林朝阳的现代都市小说《带我去远方短篇小说阅读》,由网络作家“坐望敬亭”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热门小说《带我去远方》近期在网络上掀起一阵追捧热潮,很多网友沉浸在主人公陶玉书林朝阳演绎的精彩剧情中,作者是享誉全网的大神“坐望敬亭”,喜欢小说推荐文的网友闭眼入:社畜林朝阳为了工作忙的连相亲都没时间,穿越后娶了知青点最美的女知青陶玉书。以为是抱上了美娇娘,结果对方考上大学后便断了联系。家里人为此饱受闲言碎语的困扰,林朝阳却满不在乎,改革开放的浪潮正滚滚而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他哪有空为了一个女知青浪费时间?他本打算利用先奋斗几年赚上几个小目标,然后迅速躺平,从此当一条咸鱼,弥补自己上辈子兢兢业业赚钱却未曾享受过一天自在生活的遗憾。可还没等他实施计......
《带我去远方短篇小说阅读》精彩片段
以中国人固有的世俗眼光来看,林朝阳和陶玉书的婚姻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各种不般配,无论是从个人条件还是家世背景来说,都是如此。
并且因为时代的特殊性,让他们的结合省略了一切的繁文缛节。
林朝阳和陶玉书两人对这些并不在乎,两人甚至没有拍过结婚照,但结婚一年了,两家老人还未曾会过面,这确实是不合情理的。
这里面一方面有距离和交通的原因,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出于两家人的谨慎。
从林父林母的角度来说,林朝阳娶了这么个大学生儿媳妇,家里又是燕大的书香门第,冒然提出见面,人家同意了还好,不同意岂不是自找不痛快?还可能会引起人家的反感,误以为他们是想攀亲戚。
从陶父陶母的角度来说,他们在见到林朝阳之前,对于他以及林家父母没有过多的了解,能够接受林朝阳来京也是因为女儿的再三坚持。在没确定林朝阳是否是个值得女儿托付终身的另一半之前,他们同样不想草草认下这门亲事。
今天晚上,借着林家父母的一份厚礼,陶父主动说起明年安排两家人见面,证明了这几个月以来,林朝阳的表现赢得了他的认可,真正把林朝阳当成了自家女婿来看待。
当着家里人的面,陶玉书表现的还算克制,可等到回了自己的房间,她一下子就扎进了林朝阳的怀里。
“爸妈这个礼物来的真是太是时候了!”
陶玉书在乎的当然不是礼物本身,而是她和林朝阳的这段婚姻能够得到两家父母的认可和祝福。
别看她平时怼母亲跟小钢炮一样,可没有哪个孩子不希望得到父母对婚姻的祝福。
没等林朝阳说话,她又说道:“那一包山货那么多,肯定不便宜。咱们走的时候妈刚给了我五百块钱,他们二老太破费了。”
“你不是也要给爸妈邮一百块钱吗?礼尚往来。”
“那不一样。这钱本来就是爸妈的,就算以后用到我们自己的钱,那也是我们应该孝敬二老的。
可这个山货是爸妈送给家里的,得想办法让我爸妈也出点血!”
林朝阳闻言不由得笑了出来,“你啊你,就不怕挨你妈的骂?”
“你刚才都说了,礼尚往来嘛!”陶玉书满不在乎。
“那你怎么就知道爸妈不能准备呢?”
陶玉书认真思考了一下,“也是,就算我妈不想回礼,我爸肯定也能想得到。”
“又在背后说丈母娘的坏话,小心我告状!”
“少歪曲我的意思。我妈……倒不至于失礼,她就是没太接受你。你也不要对她有意见,她就是……就是观念没扭转过来。”
林朝阳轻轻的拉住她的手,“她生了个这么好的女儿给我当媳妇,我感谢她还来不及呢!再说了,妈嘴上不待见我,可哪顿饭也没让我饿肚子啊!”
陶玉书被他哄的心里比蜜还甜,这时就听着他又说道:“就是手艺差点。”
她忍不住捶了林朝阳一下,“小心被妈听见!”
“妈要是知道了就是你告的密!”
诚如林朝阳夫妻二人所想的,第二天一早,陶父便开始张罗着给亲家的回礼,拉着不情不愿的陶母外出购物。
等林朝阳上班回来的时候,所有的东西已经被打包好。
“朝阳,明天一早你去把东西邮了,估计是赶不上过年了。”
陶父对林朝阳吩咐完,语气略带些遗憾,年前收到东西更显锦上添花。
这天一早,林朝阳将东西寄了出去,然后才到图书馆上班。
寒假期间,图书馆八点开门,他上班也从容了很多。
前来借阅的人少了,馆里最近清闲,但偶尔也有重活。
比如今天,图书馆刚进了一批新书,也不多,一万册而已。
一万册搬起来确实不算多,毕竟图书馆几十号人。
真正的难处是在于书架是固定的,多了些新书,就要把一部分书架上的老书替换下来,俗称倒架,这也是图书馆的所有工作内容里,仅次于升降机罢工的辛苦活了。
书架有空位置还好,最怕上面都是新书,不仅是要腾旧挪新,还要整理归纳登记,麻烦的很。
林朝阳属于馆里的生力军,这种活他当仁不让。当然了,他要是不干,馆长也不让。
一面书架两千多册书,今天至少要倒四面到五面。
刚倒了一面书架,林朝阳就有点坚持不住了,对和他搭档的杜蓉说道:“歇会儿吧!”
杜蓉喘着气,“你一个大男人,怎么还没有我体力好?”
被女同志鄙视,林朝阳丝毫没有羞耻感,“倒架比拼的不是体力,而是耐心和耐力,这方面你们女同志是强项。”
杜蓉调侃道:“难怪能把陶教授的女儿娶到手,你这张嘴可真会说。”
大半天的时间用在了倒架上面,下午林朝阳瘫在座位上一动也不想动,杜蓉还有心思去报刊室借杂志。
大部分杂志都是逢五逢十出刊,今天是1月20号,报刊室应该又有一批刊物到货。
想到这,林朝阳突然想起来,《沪上文艺》好像也是每个月20号出刊来着。
也不知道他那篇小说这期能不能发,都快四个月了。
林朝阳心里想着,迈着沉重的步伐前往报刊室。
结果一问,今天刚到的几本《沪上文艺》都被人给借走了,而且全是馆里的职工借的。
林朝阳忍不住心里吐槽,给你们这帮人闲的。
等他下班回了家,发现陶玉书竟然也带回家来一份《沪上文艺》。
“《沪上文艺》啊,这期有什么好作品没有?”林朝阳问。
陶玉书的眼睛放在杂志上,回道:“刚买回来,还没来得及看呢。”
“我看看。”林朝阳说着要上手。
陶玉书一避,“我先看,看完了再给你。”
她说着,手上的动作停下,正好翻到了一篇小说的开篇。
只见标题写着:《秋菊打官司》,作者:王庆来。
马甲!
又见马甲!
《秋菊打官司》这篇小说正是林朝阳背着马甲写给《沪上文艺》的那篇小说,因此收获了168块钱的稿费。
可惜最近手太散,这部分钱现在还剩100块。
上次他光坦白了《牧马人》的事,《秋菊打官司》的事却没说。
正所谓狡兔三窟,当作家的,谁没几个马甲啊!
小金库该攒得攒,而且他心里还有个宏伟的目标——
攒钱换个大房子。
之前换床只是个近期改善生活的目标,既然完成了,那就得换个更大的目标。
可惜就是这年头房屋流通率太低,想买个称心如意的房子可没那么容易。
虽然总是说躺平,但他也明白,首先得创造出一定的条件,才有资格躺平。
这不光是为了他自己,也是为了陶玉书,更是为了家庭的和睦。
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到时候玉书应该会很开心吧?
想到那时候陶玉书的惊喜,林朝阳心中涌出几分期待。
十一月开始,燕京的气温一天比一天低,校园里的不少人已经换上了冬装,燕大图书馆的暖气这两天还没热乎,在馆里待着有些煎熬。
一早上刚来的时候,林朝阳先去了一趟中文期刊阅览室,将今天早上刚到的《燕京文艺》借了出来。
在燕大工作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管是读书看报,只要现阶段人们能接触到的,绝大多数都可以在这里免费看到。
这周轮到林朝阳在前台值班,早上他先是应付完一大波来借书的学生,然后便趁着没人的时候摸鱼看起了借来的那份《燕京文艺》。
《牧马人》——许灵均。
《牧马人》发表,林朝阳肯定不能用自己的本名,得起个笔名才行,他懒得想,干脆就用了小说主人公的名字。
看着原本用钢笔写在信纸上的文字被印成了铅字,林朝阳心中有种很奇妙的感觉,说成就感吧,有点儿,但他也知道自己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没办法,谁让自己脚下——全都是巨人铺就的道路呢?
稿费到手了,小说发表了,林朝阳欣赏着杂志,心情大好。
中午到大饭厅吃饭,林朝阳再次坚定的站在红烧肉的队伍后面。
“诶,振云!”
排队的时候碰见了个熟人,林朝阳叫了一声。
刘振云一脸萎靡不振,神色颓废,听见林朝阳的叫声,慢半拍的回头,愣愣的跟他打了个招呼。
“咋了这是?”
“没事,昨晚上改稿子,没睡好。”刘振云打了个哈欠说道。
他何止是没睡好,而是压根就没睡。
昨天白天拿到陈健功给刘振云送回来的稿子,对他幼小的心灵形成了一股强烈的冲击,那种冲击不亚于刘振云当年第一次看到《基督山伯爵》这部小说。
就我这样的,我配写小说?
看完稿子上的批注和修改意见,刘振云脑子里一直回荡着这句话。
好不容易等缓过劲来,他咬了咬牙,决定——改稿。
这一改,就是一宿没睡,顺带着还抽了两包烟。
早上宿舍的几个人一起来,怨声载道,埋怨刘振云把宿舍弄的乌烟瘴气,刘振云振振有词,“抽我的二手烟我还没跟你们收钱呢!”
改了一夜稿子,又上了一上午的课,是以林朝阳才会看见如此形容枯槁的刘振云。
刘振云并不知道昨天的稿子是林朝阳改的,但林朝阳知道他改的稿子是刘振云的。
闻言他心中不由得有些愧疚,瞧把孩子给祸害的。
他一把将刘振云从锅塌豆腐的队伍里拽进了红烧肉的队伍。
刘振云拼命挣扎,“我可没钱!”
“我请你,我请你!”
林朝阳的热情让刘振云不明所以,但一闻到那喷香喷香的红烧肉的味道,他就放弃抵抗了。
嘴里炫着肥瘦相间的红烧肉,刘振云满嘴有光,“林大哥,等我在杂志上发小说了,我一定请你搓一顿。”
“别叫大哥了,我比你还小一岁呢。”
林朝阳是59年生人,刘振云是58年的。
刘振云有些意外,嘀咕道:“看着不像啊!”
林朝阳:这肉喂狗都不请你!
玩笑归玩笑,请都请了,他还能把肉从刘振云嘴里扒拉出来吗?
大不了下回再吃(咬牙切齿)回来就好了!
林朝阳从大饭厅回来,发现桌上的《燕京文艺》不见了,隔壁的胡文琼说道:“小林,杂志在我这呢,给你。”
林朝阳没接她递过来的杂志,“我都看完了,你看吧,完事想着还回期刊室就行。”
“得嘞,谢谢。”
从大饭厅出来,尽管外面冷风吹的脸发僵,可刘振云还是忍不住有些犯困。
昨天一宿没睡,上了半天的课,中午又吃了那么多的肉食,不犯困才怪,他跑回32号楼宿舍打算补个觉,倒头便睡。
再醒来时,他抬眼看向窗外,黑漆漆一片。
刘振云心里咯噔一下,完了,下午的课。
宿舍老大也是中文系的,见他醒了,立刻说道:“振云,怎么没去上课?谢老师还问你去哪儿了呢?”
刘振云顿时面色如土,“你们怎么说的?”
“能怎么说,你中午吃完饭回来就睡觉,我们肯定照实说呗。”
闻得此言,刘振云脸色慌张,低声念叨:“完了完了完了……”
见刘振云如此不经事,宿舍里其他几个人哈哈笑了起来,见状刘振云立刻明白自己是被他们给涮了。
可他还是紧张下午没上课的事怎么办,一个劲儿的追问老大。
“放心吧,大家说你生病了。”
正在看杂志的宿舍老六看不下去了,告诉了刘振云真相,他这才松了口气。
这么一闹,他刚起床还浑沌的脑子清醒了过来,又想起了昨天改了一夜还没改完的稿子。
“振云,还改啊?不如重新写一篇吧?”老六建议道。
刘振云却不想放弃,“我再试试。”
老六见劝不动他,便将手上的杂志甩给他。
“你也别光闷头写,多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你瞧瞧《燕京文艺》这期的小说,写的相当好,跟卢欣华的《伤痕》有一比。”
刘振云听老六这么说,心中颇感不屑。《伤痕》发表好几个月了,在国内很火,并且引起了巨大的舆论浪潮,甚至还有人喊出了“伤痕文学”的口号。
在他看来,《伤痕》的水平充其量也就比他好一点,完全配不上如今在国内偌大的名声。
心中这么想着,可老六一番好意,也不能生硬的拒绝,他翻看着老六递过来的那篇文章。
《牧马人》,许灵均。
“他是一个被富人遗弃的儿子。”
开篇第一句话,刘振云的眼球便被小说吸引了进去。
与此同时,燕大图书馆已经下班了,往日历来提前几分钟就会收拾好东西的胡文琼今天却一反常态稳稳的坐着,心神完全被眼前的杂志所吸引,忽略了外界的动静。
“胡姐,胡姐,下班了。”
林朝阳叫了两声才让胡文琼回过神来,可她嘴上“哎”着,眼睛却不肯离开杂志。
瞥见大家都下班了,她这才想起还得回家做饭,只能将正看的杂志抄进包里,等回家晚上有时间了再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