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浩南周围的人群很快散掉了,这毕竟只是一次课程设计展示而已,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不可能一直围着别人转。
这个时候,一个个子不高的瘦小身影才坐到旁边来。
“浩南,不是,南哥,不对,南神……”
“有事说事。”常浩南一边回答一边开始在记忆中搜索面前这个人的信息。
李岩,辽省人,常浩南的同乡,跟他并不在同一个班,但毕竟有老乡这层关系在,因此二人之间也算是熟识。
不过也属于毕业之后就没了联系的那种。
“南神你觉得,你们组设计的这款歼7改进型,真的能装备部队服役么?”李岩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眼神紧盯着桌子上张漫画的那张效果图,眼神中仿佛闪着光。
这个时候常浩南隐约记起来,李岩的父亲好像就是一名空军飞行员。
“不能。”常浩南果断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听到这个回答之后,李岩的眼神逐渐黯淡下来。
“我们会装备更好的。”
“还能有更好的?”李岩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的设计图。
他父亲就是一名歼7飞行员,实际上,还是一种很罕见的型号——歼7C的飞行员。
这种前年才开始装备部队的新飞机,只是为了个全天候作战能力就大幅度牺牲了机动性,张岩在假期中不止一次地听到自己父亲和同事抱怨新飞机的性能反而不如老型号。
因此在他看来,常浩南的这种改进型几乎已经是至善至美了。
“当然会。”常浩南点了点头
实际上在1996年,歼10的第一架原型机已经接近制造完成,对苏27的国产化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人民空军未来三代机轻重搭配的蓝图已经非常明晰,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再去大量装备一种歼7的深度改进型号了。
因此就算他的设计真的落地,最多也只会拿去外贸,取代原来时间线中歼7MG的地位。
作为过来人的常浩南对此非常清楚,所以他才从一开始就决定把这个型号当做敲门砖。
并且从今天的情况来看效果不错。
当然这些话就不能跟李岩讲了,十号工程和十一号工程都属于天字第一号的绝密,至少他一个大三学生是不应该知道太多细节的。
经过15分钟的课间休息之后,答辩评审的下半场继续展开,但是在经过黄志强和常浩南两个组的展示之后,大家基本上已经没什么耐心去看那些并不完善的半成品设计了。
坐在第一排的刘洪波教授脑子稍微有点乱。
刚才在水房打水的时候,他无意中听到有几个学生说,那个歼7改进型的方案是从601所流出来的,并不是常浩南他们四个人自己的成果。
从之前的答辩过程判断,刘洪波其实不太相信这种说法,无论是做主要发言的常浩南,还是对计算过程进行补充解释的另外一男一女两个学生,都体现出了他们对设计方案有自己的理解。
如果只是抄来一个设计图的话,是不可能达到这种水平的。
但是他又不得不思考这种可能。
一方面是他们交上来的设计说明确实有航空工业那帮人的风格,另一方面,这件事确实太大了。
学生成绩高低,乃至是不是在课程设计中作弊都是小事,但飞机设计研究所如果真有方案流出来,那可是个大麻烦。